当前位置:首页 > > 未成年心理

未成年心理

铁路医院心理专家谈:孩子的抑郁症大多数是来源于父母的“传染”
发表时间:2022-03-13     阅读次数:     字体:【

孩子的抑郁症大多数是来源于父母的“传染”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具有生理遗传性质,遗传学的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的遗传基因中的染色体具有一定缺陷。

这种缺陷造成了患者的大脑的5-羟色胺的代谢浓度低下问题,相对来说乙酰胆碱的水平就会升高。

乙酰胆碱,是体内很重要的神经递质,它的分泌对于人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人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代谢出现了异常(如乙酰胆碱过高),就会出现临床上的抑郁表现。

其症状为记忆力开始衰退、思维变得很迟钝、想象能力开始下降、反应变得非常的迟缓、认知方面会出现问题等,更严重点的话,还会造成精神的异常。

但孩子和父母之间对抑郁症的渊源还不仅仅如此。

彼此间有一种遗传更像是“传染”,它不是作用在基因上,而是在外部进行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行为叫做“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一名员工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气出在了妻子身上。

妻子也很不高兴,看到孩子没及格的成绩单,把孩子打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地踹了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车开过来,司机避让不及,把猫给撞死了。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

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只猫,则成为受害者。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其实就是那只猫,他们本不该承受父母的负面情绪,却又被强行承受了太多来自于父母的负面情绪。

而这些情绪的无处发泄,形成了抑郁症。

但残酷的事实还并非如此,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基本上是有些心理问题的,却不自知。

父母的心理问题来源也是由他们的父母造成的,这并不难以理解,老一辈人非常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但不乏也有一些喜欢酒后喜欢打孩子、恐吓孩子的。

无论如何长辈的非打即骂,都给很多人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哪怕过了许多年,长辈只要一伸手他们就会下意识地躲。

而童年没经历过挨打的,是几乎不会躲长辈伸过来的手。

因为对他们来说,或许那是鼓励时拍肩膀的肯定,或许那是安慰时的摸头,或许那是摔倒时给予的援手。

同样会造成心理问题的还有打压式的教育,这种一味的贬低苛责和辱骂教育,可以说是很多人童年的噩梦,并伴随着自己成长永远挥之不去。

如果为打压式教育的孩子心理做个总结,那就是:

“自卑却要强,内心脆弱,自我否定。“

“做任何事都有无力感,半途而废的事情数不胜数。”

“什么人都比我强,我永远是最烂的那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长辈会喜欢酒后打孩子的原因,因为他也同样经历过打压式的教育。

面对打压式教育衍生出的心理问题,平时隐藏很好的负面情绪被酒精放大以后,孩子就变成了用来发泄情绪的一个工具。

于是长辈的种种行为就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同样的种子,有些种子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发芽结果了,果实吸收营养肆意疯涨,而营养的代价就是用生命换来的。

另一部分孩子内心虽然也有这样的种子,但却因种种原因只是在向下一直扎根。

等到曾经的孩子现已为人父母,那时的种子却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开始发芽结果。

孩子不明原因地被打骂,不知道为什么从来听不到父母的夸奖,父母不都是爱孩子的吗?为什么会说我是个废物?

但孩子却不知道会伴随一生的疑惑,只不过是患有心理问题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琐事,加上多年以来潜意识中积压的负面情绪爆发,或者是习以为常的下意识导致的。

对孩子的父母来说这很正常,对他们而言,他们的父母打他们更狠,骂的更凶,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向来如此,便对么?

归根结底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传染”的表现。

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或者家庭很和谐的人,可能认为这些过于夸张。

以下是几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

一个单亲妈妈,为了争取前夫的关注和相处时间,亲手制造了女儿的重度抑郁。

当时前夫为了患有中度抑郁症女儿找了心理咨询,妈妈发现女儿居然真的开始好转,立刻提出终止,故意不配合以博得前夫重视。

于是女儿的抑郁症慢慢转为重度。

案例二:

这是一个妻子,口口声声要努力学习亲子教育,不想自己和丈夫的矛盾影响孩子的成长,可是背后却总找律师咨询离婚。

只要对丈夫一不高兴就带着孩子离家出走,背地里一天到晚在孩子面前哭诉丈夫的不负责任。

后来把孩子逼到焦虑、失眠、抑郁,却不重视。

只是拿孩子和律师聊天记录当武器逼丈夫认输,想让丈夫低声下气的把她接回家。

案例三:

一位单亲父亲,很早就了离婚,用16年时光,一个人把孩子拉扯进了名校,以此成名。

甚至成了一名教育博主,拿孩子对自己教育手段大吹特吹。

他编织了一个完美育儿的梦,但这个梦只属于他和他的粉丝,却唯独不属于孩子。

粉丝们相信了这位父亲、这名教育博主的完美,可孩子却无法忍受这虚假的做作,终于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有些父母是真的爱孩子,而有的父母是真的爱自己,把孩子当成可利用的资源和工具。

孩子在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成长环境中会逐渐的萌生出一个念头:“做孩子太辛苦了,我以后可不要生孩子。”

即使未来迫于压力生了孩子,他还是会下意识地去爱自己,以此来弥补上一辈人留下的伤痛。

可以说无知的教育带来心理问题的“传染”不仅可以毁掉孩子的童年,还会在不知何时的未来阉割掉自己的基因血脉。

或许,这也是一种自然的优胜劣汰。

而另一些孩子知道自己为何变成这样,也明白了所有问题的源头所在。

于是他在有了子女后,便把余生全部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孩子,自己则做了一面厚重的盾牌为孩子遮挡来自上一辈人的“传染”。

把负面情绪的“传染”转化为爱的传递,这个过程对于曾经受到伤害的孩子,现在的父母来说,很难,很痛苦,但却很值得!

因为他的孩子将是爱的源头。

心理专家简介:

张景东,二级心理咨询师,黑龙江省应用心理学会副会长,鸡西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协会[二会]常务会长,鸡西市心理学会专家团队成员。政协常委、民盟鸡西市委副主委,鸡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专业,现任鸡西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鸡西市铁路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专家(每周二、周四、周六全天出诊),精神卫生副主任医师,曾在矿业集团精神病医院任院长十余年。多年来一直从事精神医学及心理学科的研究,2010年先后筹备成立了鸡西市心理学会、鸡西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填补了我市心理学科及心理咨询行业的空白。2010年成立鸡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以来,一直从事青少年及婚姻家庭方面心理问题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热线电话:0467-96311

咨询电话:0467-6180917

如遇专家工作不方便接听电话,可微信预约13104670917。

 
上一篇:学会秘书长王文莲同志为鸡东团县委组织的鸡东学子做“轻松备考”心理健康讲座
下一篇:铁路医院心理专家谈“得了抑郁症,是吃药还是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