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鸡西市心理学会副会长魏银城概说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12-26     阅读次数:     字体:【

我们的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优秀之处,尤其在心理领域很有优势,这也是把传统文化和心理学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内涵和外延都相差很远的概念,唠叨一起讨论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非常大大体上文化是指人类在利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管人类干了什么精神的也好物质的都算是文化自然界凡是沾上的人的色彩打上了人的烙印的一切事务都是文化。比如九寨沟那个地方没有被人发现的时候就只是青山绿水被人发现之后还是那片山水就见了风景区所以没有被发现的时候九寨沟不是文化但情了九寨沟风景区就是文化了因为人的所见所闻所做全都是文化文化的概念简单的说和人类的概念一样大因为人类的一切所为全都是文化。

传统文化这个概念也非常大,就是历史上人类的一切,所作所为文化民族性这里说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的心理学实验室。它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标志性起点,到现在还不满一百五十年。那么把一个有四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里的这一小部分,还不到一百五十年的一小部分拉在一起,到底为什么呢?

20世纪80年代西方心理学进人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西风东渐,有了很大很快的普及;经过了三四十年时间之后,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内容,或者说本土化的心理学有一种要开始萌生、发芽、生长的趋势,这个系列讲座的出现,就是这个发展趋势的一部分。现在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大部分人,都已经具备了不少西方心理学知识,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内容,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反而知道得很少。每当我看到西方学者到中国来讲中华传统文化,比如讲正念,讲冥想,说实在的,就有点儿汗颜。我们没有把自己文化中很优秀的学术内容发掘出来,发展起来,让人家挖走了再卖回来。我不反对别人用我们的文化,不管哪家文化里的精华,谁用都可以,但是我们自己为什么不重视?我觉得是一个问题。

西方心理学传进来以后,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启蒙作用,开拓了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之前心理学没有这么普及过,这个功劳非常之大。但经过这三四十年的发展,也确实有一点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中华民族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或者说人格类型,和西方还是有一些差别,有些方面差别还比较大。比如西方的社会和文化造就的人格比较独立,而我们的人格比较崇尚集体。这不是谁优谁劣的差别,而是文化的差别。再举个例子,在西方心理学里,有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平等、甚至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概念,这在东方就不一定合适。我们临床上见到的咨询者,往往很希望咨询师给一些很具体的指导。这是好或者不好,我觉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能对有些人就好,对有些人就不好。适合西方文化的方式方法,不一定都适合东方,反过来也一样。东方和西方,肯定需要互相取长补短。

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我们的文化并不差,在心理学领域,很多方面其实走在西方前面。现在经常说要有文化自信、如果确实有这个自信,首先就应该能够表达出来自己的文化优秀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是长项?如果说不出来,自信就没有什么底气。想想看,如果自己文化的长处都看不见,好像一无是处,怎么可能自信?怎么可能继承发展?而我们的文化确确实实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尤其在心理领域,很有优势。这也就是把传统文化和心理学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内涵和外延都相差很远的概念拉到一起的原因。

有人把文化分成三个部分、三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一类是心理文化,还有一类是制度文化。这三类事物,一个是物理的,一个是心理的,还有一个可以说是伦理的或者说是管理的。心理学是心理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心理文化的全部。心理文化的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包含心理学,还有文学艺术等。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它是心理文化的-部分。再说到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实也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可以和心理学搭界,并不是说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和心理学有关。就我个人的看法,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与心理学搭界的,大概是佛、道、儒、医这四家学术里有关于调理身心的知识和技术,特别是侧重于调心方面的技术。而在这些知识和技术里,还只有其中比较客观的部分和心理学有关,主观部分就关系不大。这是因为现代科学研究都是客观角度,包括现代心理学,它虽然研究的是心理现象,但是把心理现象当作客观事物去研究,属于现代科学的研究思路。我们传统文化研究心理意识其实不是这个角度,是重在主观体验。

那么在佛、道、儒、医四家里,哪些具体内容和现代心理学有关系呢?佛家的止观法门、四禅八定、明心见性等修炼过程,都和心理学有关。佛家的修炼以调心为主。可以说在传统文化里,佛家修炼方法的技术和知识与心理学的关系多也密切。

道家的修炼技术比如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除炼精化气之外,后面三个修炼过程全都和心理学有密切关系。再说儒家《大学》里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修齐治平”与心理学关系还不是很大,那么正心、诚意和心理学就有很大的关系了。儒家是说要先修心才行,然后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心的部分肯定和心理学有关系。

至于医家和心理学的关系,就更深刻和宽泛,也更规范,有许多提法,现代心理学里还没有涉及。比如说现代心理学只谈意识,但中医有“神魂魄意志”,有神,有魂,有魄,有意,还有志,西方心理学里至少没有魂魄的概念。什么叫魂、什么叫魄呢?很有意思,中医认为,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就是说和身体相关的精神因素是魄,和气相关的精神因素是魂。举个例子,小孩出生后不由自主的动作,其中的精神因素就是魄。而魂呢,是指人的知识、人的自我意识,它们附着于气,不是附着于形,称为魂。

如果按照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解释--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大概可以这么说: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大概就是魂,周围神经系统的活动大概就是魄。当然这不可能完全对等。我们古人研究的内在世界很细,但与现代科学的角度不一样。例如魂魄的研究,和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的研究,方法不一样。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得解剖看一眼,得有形,是客观事物,但魂魄是主观体验,不是客观的观察。中医有内求法有外求法,而西方的科学,基本上没有内求法,它研究内在事物还是借用外求法,也就是把内在的事物还是当作外在的去研究。

佛、道、儒、医几家传统文化的修心过程,都是直接修内在,重在从主观方面切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心身合一,并不把心理和生理分得很清楚。比如刚才说的“神魂魄意志”,中医就认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把精神因素归属到相应的脏腑上,如此心身是合一的,精神意识与身体形态并不单独存在。分门别类地认识事物,是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并不是现实事物。客观事实上,事物都是合一的。实际上没有截然分开的事物。比如说心理学、生理学是两种学问,没错的,你可以分门别类地学习和研究。但是你看到过只有心理或只有生理的人吗?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的存在都是心身合一的,如果一个人只有生理没有心理,那不是植物人吗?现实的事物都是本来就合在一起的,分门别类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不见得是事实本身。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视角是整体性的,没分那么详细,认为宇宙整体就是“一”,所以和西方科学有很大差别。

在东西方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侧重上,我认为,对外在世界、外界事物的认识,西方的现代科学强于东方,或者说在物质文化方面,至少发展到现在,总体上西方优于东方。但在对内在世界、内在事物的认识上,在探讨内在世界方面,现代科学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不如东方。所以可以这样说:在物质文明上,西方强于东方,在精神文明上,东方深于西方。但是这么说需要做一些解释。先要解释文明和文化的差别。文明是指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文化里比较优秀的事物。比如我们说某些做法比较文明,某些做法不大文明,但不文明的那些做法也是文化。所以,说西方的物质文明比东方发达,东方的精神文明比西方发达,都说的是双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二、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一个重要差别就是问题取向和境界取向。所有的心理咨询,不管是哪个流派,人本也好,精分也好,家庭也好,都是为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所以说它是问题取向。来访者来找你咨询,肯定是有问题,你的任务是帮他解决心理问题,不管问题是情绪的还是认知的、人格的或者其他的,反正你要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传统文化是境界取向,它可以不针对具体问题。我经常跟我的来访者说这么一句话:我不解决你的任何问题,我只把你带到没有问题的地方。这就是提升境界的思路。

举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取向和境界取向的差别。弗洛伊德说过冰山,荣格也说过冰山,我这里也用冰山做个比喻。大海里有许多冰山,每一座冰山可以比作一个心理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冰山在意识的大海上飘浮着。现代心理学怎么对待冰山呢?通常是这样:看到一座冰山,先做一个测量,看看它的大小,看看它的形状,看看它的规模,看看它所有的外形细节,还要判断一下它的重量、温度等等。这就相当于心理疾患的诊断过程。然后,怎么消除这座冰山呢?方法就是根据这个冰山的大小、重量、温度、形状等特征,打造一把特制的锤子,锤子的大小和重量以及打击的力度,一下子就能把冰山击碎,这就相当于现代心理学解决问题的治疗过程。按照这个诊断治疗思路,理论上说,有多少冰山,就得打造多少把锤子,有多少诊断,就有多少工具。所以很多初学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爱好者们,就东听一个班,西听一个班,各种各样的技术都得学,得学个十八般武艺,才能对付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的“冰山”,也就是解决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这就是问题取向。

什么是境界取向呢?传统文化的境界取向是怎么回事?就是不砸冰山,只是看看有没有冰山,只是扫一眼。如果有冰山,大概有多少,冰山的形状、重量等等也可以看看,也可以不看。不管什么样的冰山,也不管有多少冰山,治疗师只做一件事,什么事呢?提高海水的温度。提到多少度呢?人们都知道,只要把海水的温度提高到零度就“OK”了。那样所有的冰山或迟或早都会化解,根本就不用拿锤子砸。提高海水的温度是不是很慢呢?看起来似乎很慢,实际上也并不慢。

现代心理治疗做一个长程精分,至少得一两年。而提高海水的水温,顺利的话几个月也就够了。而且,水温高了以后,所有的冰山都会融化,还不会再度产生,是一举多得呀!所以境界取向的解决问题思路往往适应症更宽,解决得更彻底。境界取向也需要具体治疗技术,但提高水温的技术与砸冰山的技术不是一回事,是另外一类技术。

用砸碎冰山的思路解决问题是“OK”的,但是如果水温不到零度以上,这个冰山砸了,下个冰山还会出来。在心理咨询领域,许多人都有这种经验: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又出来了,那个问题解决了,又出来一个新的,此起彼伏,按下葫芦起了瓢。这就是水温还在零度以下,形成冰山的条件还在。问题取向的思路解决不了水温问题,涉及不到境界取向。但水温升高了冰山肯定会融化,也就是境界取向其实可以包容问题取向。所以,东方的思路比西方要宽阔深刻一些。

然而,东西方的思路如果能互补,互相帮助,可以提高度温提高了,冰山也更容易砸碎,所以二者并不冲突,并不矛盾。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取向,也带来了两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我在预演讲里说的,完善小我的方法和提升大我的方法不一样。完善小我的方法提升不了大我。把冰山砸碎了,是不是水温就高了?高不了,把冰山砸得再碎,水温还是那么高。提高水温需要另外的方法。所以两种思路和方法不能够互相取代,但互相帮助是可能的。

第二个差别,是解决问题与甩开问题。在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是把问题甩开。怎么甩呢?传统文化的方法,就是把来访者带到一个没有问题的地方,这个地方还是在来访者的心灵深处,并不在外面。然后告诉来访者,你心灵深处有那么大一片没问题的地方,你在那儿待着不就得了吗?干嘛非待在有问题的地方?现代心理学的咨询师可能会说,这没有解决问题呀!只是逃避!其实不然。你会发现,甩开问题才是真正地解决问题。你解决一个问题,可能还会出来一个新的,甩开问题则不仅仅是甩开一个问题,而是甩开了出现问题的界面或者维度,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沾边了。而且,从根本的角度来看,所有的问题都是人提出来的,大自然本身没问题,也不问问题。自然界这么多生物,这么多动物和植物,就是人提问题,其他生物都不提。狗提问题吗?猫提问题吗?不提,只有人提。所以,自然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找到了这个角度,问题就解决了,迎刃而解。实际上,是否顺其自然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差别。西方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人的作为,而东方是让人回到自然本身。

第三个差别,是解决问题本身,还是解决问题的因果、条件,这也是东西方的一个不同思路。西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大都是解决问题的原因或者结果。比如说抑郁,精分肯定得看看抑郁的原因在哪儿,从来访者幼年的经历中去找原因,然后解决这个原因。行为疗法处理的大都是条件,比如阻断吸毒者获得毒品的途径、来源。但传统文化不完全是这种思路,它也有解决问题因果的成分,但更多的时候解决的是问题本身,并不去找原因,也不去找结果。比如我以后要讲的移空技术,就是一个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技术。它的治疗过程既不找原因,也不找结果,而是直接把负性情绪移走,这个处理方式就很东方。心理学往往从因果角度、从关系角度解决问题,并不解决问题本身。这我现在说的还是比较抽象,因为只是谈思路,以后再具体展开。

以上讲传统文化和心理学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讲了三点,一个是问题取向和境界取向,一个是解决问题和甩开问题,一个是解决问题本身和解决问题的因果。思路的差别会直接影响到具体技术的差别。传统文化里提高境界的技术甩开问题的技术、解决问题本身的技术,西方心理学里都没有。西方心理学的问题取向,解决问题的因果关系等技术。在传统的治疗技术里也有,但是不规范。可以说我们两个都有,但是西方基本上只有一个,所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心理学领域有优势。

三、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的通用技术

这十讲里,如果只谈传统文化和现代心理学二者的差别,就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必须要强调两者通用的技术、通用的知识,才能在总体上把握传统文化和现代心理学这两种不同风格但又有深层联系的学术体系。

例如,传统文化的修炼技术,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的修炼技术,关于调心部分的技术大体有三类:一类是意守,一类是存想,一类是人静。这三大类调心技术,都可以在现代心理学里找到应用的落点。比如意守、存想和入静技术,与现代心理学的催眠术就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用,就是用你的也行,用我的也行。但是,相比之下,催眠术所涉及的意守、存想和人静,还比较浅,没有佛家、道家和儒家走得深按现代心理学的意识层面划分,先是显意识,然后是潜意识, 集体无意识,催眠术大体越过显意识,到达潜意识层面。但不管佛家、道家还是儒家的修炼,都要人静,人静就要再超越潜意识、集体无意识,到达更深的意识层次。比如睡觉,开始没睡着的时候是显意识层面,就是日常的意识活动层面。睡着了以后,就进入潜意识层面,做梦就是潜意识活动,这大家都没有什么疑问。催眠大概也就在这个层面上,只不过催眠的潜意识是在恍惚状态下进入的,进入的深度和梦境应该说不相上下。但是人静的深度要超过催眠,再往下走,走到哪儿?走到无。怎么理解这个无?上床没睡时的清醒状态是显意识,睡着以后做梦是潜意识,再进入深睡眠的时候没有梦了,但人静的觉察此时依然存在。

所以入静所达之处,比潜意识更要深一层。可见传统文化对意识发掘的深度,超过了心理学。心理学的意识就是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但是集体无意识还是意识到的内容,意识还没有真正静下来,再往下,意识没有内容了,才是终点。更进一步,古人对意识的探讨还不止于此,入静到这个深度,什么都没有了吧?不然。这个什么都没有还有许多层次。比如说“四禅八定”的后“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都是什么都没有,但在什么都没有的境界上,仍然分很多层次。这些意识层次现代心理学里都没有。

再举个存想技术的例子。存想既是道家的技术,也是佛家的技术,都是修炼过程中运用想象的技术。但存想的想象又不同于心理学的想象,它是更为深化的想象。想象技术现代心理学里面涉及了,但是没有更深入的讨论。而在佛家和道家的修炼技术里,存想技术用得非常灵活。现代心理学里的想象,就是形成事物的表象,脑海中出现相应的感觉表象,如形状表象,色彩表象或声音表象,想象到这儿就行了。但是存想要求的想象深度不止于此。

比如你现在想到了母亲,脑海中出现了母亲的形象,可以比较模糊或清晰,这就是想象。但这不能算存想,只是存想的准备阶段。到达存想,是要你想象到如同做梦梦见你母亲那样清晰的影像才算。所以虽然都是想象,但深度大不相同。心理学的想象所形成的是表象,而传统修炼技术里的存想,形成的是物象。物象比表象要深刻得多,作用也大的多。佛家道家的很多修炼技术,都是运用这种存想的方法创造的。那怎么能把想象的程度从表象提升到物象呢?这里面就有很多心理操作技巧,我还没在现代心理学里发现过。所以说我们自己的文化在心理这一方面,比西方深刻、丰富。

四、本土化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双向发展

“双向发展”是我自己攒的词,“双向”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寻求来自西方心理学方法的本土化,而西方的现代心理学也在东方寻求到达心灵深处的方法,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本土化。他们要把东方的学术西方化,我们要把西方的学术东方化,两方面都在本土化,就看谁走得快了。西方的本土化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西方心理学对意识探讨走得深的是荣格,荣格心理学思想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原型、情结、阴影、曼陀罗,都来自中国西藏的佛学。西方心理学探讨的深层意识,大都是从东方学来的。而到现在,比如说正念,还是出自佛学,已经被人家拿去发展出了很多西方心理学的治疗技术,这些都是西方拿东方的学术做本土化呀!我们做的本土化比起他们,还是太少。

虽然东西方都在本土化,但东方取西方和西方取东方的思路还是不一样。东方取西方,主要取形式,西方取东方,主要取内容。现在我所知道的国内本土化心理治疗技术有这么几种:湖南杨德森教授的道家认知疗法,我的移空技术,还有北京广安门医院汪卫东教授的TIP技术,基本上都是取用了西方的治疗形式,内容是东方的。就好像找了个人头马的瓶子,把二锅头酒倒进去了,我们要的就是瓶子,酒还是自己的。西方取东方就不一样了,它取的是东方的内容,形式是他们自己的,把东方的内容攒进自己的形式。比如森田疗法就可以说是东方的内容西方的形式。现在的正念也是。

前几年风行的超觉静坐也一样。总之,东方取西方的形式,西方取东方的内容。虽然不能这么说,大体如此吧。那么,为什么西方取形式,东方取内容呢?因为双方都是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东方的东西,形式性比较差,或者说规范性比较差,较难于推广,所以我们要学习规范化,那就是形式。而西方取东方呢,是取深度,从东方找深度,那就是内容。典型的就是刚才说到的荣格。这样一来,西方的深度从东方找,东方的形式从西方找,就实现了互补。所以,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发展,先要把传统文化的心理学内容吃透,然后找西方的形式把它标准化,大概就是这么一条路。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前提,是加强对东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如果没有这一步作为基础,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就像刚才说过的那样,我们现在大部分学心理学的人,甚至于有些心理学者,知识结构大都是西方的,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不大了解东方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因此需要自己补课,要补哪些课呢?建议补佛家、道家、儒家、医家这四家里面有关心理的知识和技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境界取向为主。如何提高境界呢?前面说过,西方是完善小我,东方是进入大我。怎么进入大我呢?需要加强体验。东方的学术,本质上是心身合一的,它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体验。体验有知识的成分,但并不是知识。比如说,桃是甜的,这是知识,但是甜味儿本身可不是知识,而是一种体验。所以掌握东方的学术,必须有体验才行,光有知识不行。西方的学术,知识可以直接用,东方的学术,有体验才能用,这是学东方学术比学西方学术难学的地方。

再有,东方的许多与心理相关的学术概念,表达的清晰程度不足,这与它观察问题的角度有关。刚才说过,西方是把心理现象当作客观事物去研究,概念比较清楚,因为客观标准相对统一,易于标准化。但东方强调体验,体验都是个人的,而每个人的个人体验千差万别,很难标准化,也就很难表达清楚。例如同样是一种感觉,描述起来,每个人用的词未必一样。所以学习东方的学术,有它独特的难度。许多人想学传统文化,但还是用学习现代心理学的方法来学,这不大行得通。

学习传统文化,先得改变思路,进入体验、修炼的思路才能进去,否则学了一堆知识,但还是在门外。传统文化讲究知行合一,例如现代心理学有认知疗法,有行为疗法,也有认知行为疗法,知和行是两个单元,但从东方观点看,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分开就学不成。所以东西方文化确实有冲突的地方,这里说的不是观点对立互相争斗的冲突,而是方法论的冲突。这个方法论问题应该首先明确,否则学不进去,只能学一头。所以补传统文化的课有一定难度,十讲的后一讲讲学习方法,也就是如何补课的事。

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来说,补传统文化的课虽然有难度,但还是需要补,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西风东渐是必然的,是对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启蒙,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已经成为未来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向。如果真的想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向我们的祖先、向传统文化学习是必经之路。手表做得好,谁都能戴,但是心理治疗方法就不同了,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心理、性格是有差别的,所以本土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而本土化就需要向祖先学习,这确实绕不过去。

那么,中华传统文化佛、道、儒、医、武诸家中,学术内容的根基在哪家?答案是:道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懂了道家,就懂了中国。鲁迅先生说的话或许有反讽的意思,我是从正面去理解的,道家毕竟出于本土。道家的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部经典没有宗教色彩,没有任何信仰的内容。《道德经》是世界上印刷量大、流传广的书。

《道德经》对精神领域的认识与体验非常深邃,有非常好的表达,它所描绘的意识状态与现代心理学有很大的差别,值得现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深人学习。道家和佛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尤其是道家。儒家也很重要。医家根源上也是从道家出来的,可以这么说,医家偏于自然科学,儒家偏于社会科学,但是这两家的基本精神都是道家的。所以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华文化。

专家简介:


鸡西市心理学会副会长,易学心理研究会会长,曾任八五一0农场中学职业高中教师。对传统文化、心理学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对地理文化、民俗文化等有着独到的见解,实践经验丰富,是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


 
上一篇:铁路医院心理专家谈“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多做6件事,或许能拯救一下。”
下一篇:矿难事故后期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