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医院心理专家张景东谈“抑郁患者常说的6句话,假如你一句都没说过,是件好事!” | |
发表时间:2022-10-23 阅读次数:1334 | |
受快节奏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之下,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亚健康问题。 这种情况一般只需及时自我调适,和压力源保持适当距离,情况就能逐渐好转,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时会混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忽视了抑郁患者发出的求救信号。 抑郁患者常有的6句口头禅,如果身边人常说,就要引起重视了。 “我真没用” 抑郁症患者经常会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忽视自己的优点,放大自己的缺点,产生自己毫无价值、一事无成的刻板偏见。 特别是当事情发展不如预期时,他们会更容易向内归因,忽视不可抗的外界因素,将失败的责任全都归向自身。 所以除了“我真没用”,抑郁症患者也常常会说“全是我的错”。 经常秉持这两种想法,不仅自我评价会出现偏颇,也会活得很压抑很小心。因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会用高要求约束自己。 长期以往,只会越来越不快乐,逐渐加重抑郁心情。 “我好累啊” 大部分抑郁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明明一整天什么也没做,但就是莫名其妙感觉疲惫劳累。 这种劳累更多不是体力消耗导致的,而是心理能量匮乏造成的,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无力感。 而无力感产生的背后,是大脑的超负荷运作。 患者可能会过度地发散思考,比如朋友的一句随意评价,他们可能会反复琢磨、扭曲解读,然后为设想的坏结果感到不安难过。 这种与自己的思想斗争,消耗着患者的心理能量,让他们心力交瘁。 同时,抑郁后大脑神经递质浓度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患者的躯体活动,出现浑身乏力、不愿动弹的情况。 周边人能明显感觉患者的活动减少,整个人变得十分“懒散”。 所以,原因不明的劳累,也可能是抑郁发出的信号。 “我好想死” 大部人眼中的世界,是繁荣美好、充满生机的,能从中汲取支撑自己的力量。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用平和的心态,接纳和包容生活中的不如意。 但在抑郁症患者眼中,世界是灰暗且绝望的,他们可能无法从周遭获取支持的力量。 强烈的自我谴责,让他们感觉自身存在只会拖累他人。这时,他们渴望寻求解脱,认为自己的离开,能让父母、伴侣、朋友更轻松。 于是患者言行可能会对外释出部分信号,比如开始频繁讨论死亡话题,透露求死意向,或者出现自残行为。 所以当身边人情绪消极压抑,对未来不抱希望,总将“好想死啊”挂在嘴边,我们应警惕抑郁症的可能。陪伴他们及早就医,避免酿成糟糕后果。 “真没意思” 每天重复枯燥无味的日子,我们有时候也会对生活感到“没意思”。但抑郁症患者的“真没意思”,更多是受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的影响。 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就算是曾经爱好热衷的事情,也难以勾起他们的注意。 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拒绝社交、运动、出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自在,将自己封闭在房间内,抵触一切人和事,逐渐变得意志消沉。 所以,如果你只是偶尔抱怨生活“没有意思”,很快能从糟糕情绪中走出,那么不必过分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如果你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又明显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情况,那就应该及早寻求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身体好不舒服” 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患者的躯体状况,让患者身体出现明显不适。 这种不适大多表现为头痛、腰痛、肚子痛或四肢酸痛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可能让他们感觉躯体无力,出现腹泻呕吐、眩晕痉挛等反应。 躯体的不适让患者清楚意识到:自己生病了。 但他们很少将不适反应与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只认为是生理疾病导致的。于是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寻求帮助,却又无法查明病因。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到医院的精神科就诊咨询。 尤其是当出现睡眠问题,长期失眠、早醒、多梦、精神萎靡,将“我总是睡不好”挂在嘴边时,更应尽早联想到抑郁症的可能。 “真的好烦”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起伏较大,抗压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有时只是一些普通的小事,也会激起他们心底的愤怒,让他们抱怨连连。 临床案例中,就有患者在罹患抑郁症后性情大变,和家人摩擦争执逐渐变多。 但家人都以为TA只是压力太大、心情不好才一点就着,没有将发脾气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这也导致了好的治疗时机被延误。 所以如果你的身边人总是非常烦躁,不受控地乱发脾气,对所有事物都抱持着“好烦啊”的态度,那希望你不要草率责怪于TA。 而是能够给予TA更多关爱和理解,与TA共同探究“乱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或许只是做这件简单的小事,我们就能更早一点发现抑郁症。 在抑郁症越来越常被提及的今天,我们反而容易在生活中忽略它。 当身边人常常说出以上的口头禅,出现毫无征兆的异常改变时,不要犹豫,及早陪ta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专家简介: 张景东,二级心理咨询师,黑龙江省应用心理学会副会长,鸡西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协会[二会]常务会长,鸡西市心理学会专家团队成员。政协常委,鸡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专业,曾任鸡西矿业集团医院精神病院院长,现任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病预防科科长,定期在鸡西市铁路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门诊(每周二、周四、周六全天出诊),精神卫生副主任医师,曾在矿业集团精神病医院任院长十余年。多年来一直从事精神医学及心理学科的研究,2010年先后筹备成立了鸡西市心理学会、鸡西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填补了我市心理学科及心理咨询行业的空白。2010年成立鸡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以来,一直从事青少年及婚姻家庭方面心理问题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热线电话:0467-96311 咨询电话:0467-6180917 如遇专家工作不方便接听电话,可微信预约15604671107。 |
|